日本史上最大的文字狱,白虹贯日事件背后,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恐惧

辛福一家 三农 40

历史上日本一直仰慕中华文化,不论是日本天皇的年号,还是日本皇室人员起名,都用汉学典籍,所以日本统治阶级对汉学可谓相当了解。“白虹贯日”是一种天象,是日晕的一种,即白色的长虹穿过太阳,这在《战国策》和《史记》中都有记载,古人认为该天象发生预示着人间将有大的改变。1918年,日本政府以日本新闻中“白虹贯日”四字是反国家为名,掀起了日本史上最大的文字狱。这场文字狱实际是日本有的放矢。

一、恐惧而出兵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随后该学说逐渐向世界扩散。日本的工会最早成立于1897年 7月,但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1906年,堺利彦、片山潜等人成立了日本社会党,这属于早期无产阶级政党,但马克思主义只是该党中诸多无产阶级思想中的一种。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地位,日本无产阶级运动才算步入正轨。

日本阶级社会

面对苏俄的成立,最敏感的是日本统治阶级。当时日本占据朝鲜,中国南满也在其势力范围,日本最担心无产阶级革命波及这两地,进而引发两地人民的反帝爱国抗争,所以自1917年10月起,日本就积极构建“满鲜防卫体系”,该体系的手段就是打算出兵西伯利亚,将无产阶级革命浪潮抵挡在两地之外。

日军

二、出兵反而刺激了共产主义

日本曾因列强忙于一战而独霸中国,凭此契机,日本的进口额在一战结束时已经增长了2.1倍,出口额增长了2.8倍,工业人口也因一战中工业的发展,比重增长到了47.2%,比战前增长了近10%。但经济发展刺激了物价的提高,若在经济快速发展下,人民尚没有感觉,可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日本在华优势被挤压,日本经济发展停滞了,随即出现了经济危机!日本失业人口骤增,生存压力巨大,劳资关系极度紧张,在1914年全日本只有50件劳资纠纷,涉及纠纷的人数为7904人,到了1918年已经增长到417件,人数为66457人。巨大的劳资纠纷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日本的传播。

日共领导

而日本确定“满鲜防卫体系”政策后,在1918年5月逼中国签署了《中日陆/海军共同防敌协定》,随后日本派大兵到北满驻扎,以便快速进入苏俄。出兵就需要军费和供应后勤,巨大的军费开支使脆弱的日本经济雪上加霜,而大米又是日本军队后勤的主要供给物。所以在经济萧索的大背景下,大米物价居高不下。1918年7月,大米价格居然是1914年的3倍!到了 8月份,日本的大米每石居然要45日元,而当时一般工人每月工资不过20日元上下。

1918年7月22日,饱受高米价痛苦剥削的日本人民,终于发起了“米骚动”(抢米风潮),该骚动最先从海边城市福山县发起,要求减米价、禁止大米输出,8月份骚动波及东京、近畿、中国(日本的地区)、九州、北陆等地24县,口号也从经济层面上升到了政治层面,要求“打到内阁”、“不许干涉俄国革命”、“不许出兵”等,参加者也从农民扩展到了工人,工人以罢工为手段进行示威,大有革命的趋势。

三、白虹贯日事件

日本国内的抗争,尤其是工人罢工,促使无产阶级思想趁机扩大影响,这些变动引发了日本统治阶级的巨大恐慌。但出兵俄国势在必行,8月2日,日本寺内正毅内阁还是发布了《出兵宣言》,宣布同英、法、美等盟国一道干涉俄国革命。同时,日本政府要求舆论界不得刊载反战、反出兵的言论和社论,并严格禁止报道和米骚动有关的信息,防止骚动扩散。

日本社会

但明治维新后,日本自诩脱亚入欧,欧洲那些所谓的自由舆论思想,日本媒体人还真的信了,8月17日,日本几大媒体行业的记者在大阪召开了“关西新闻记者大会”,25日又召开了“关西新闻通讯社大会”,86家新闻媒体、166名新闻记者出席会议,他们通过并发布了“言论自由”、“拥护言论”、“弹劾内阁”的决议。

参与者之一的《大阪朝日新闻》,随即报道了大会概况,当晚出版的《大阪朝日新闻》二版内容,在评价日本政府禁止言论自由政策时说:“以金瓯无损自诩的我大日本帝国,正面临可怕的最后审判,默默就餐者的脑际闪电般浮现出白虹贯日的不祥之兆。”这段话其实是想说当局封杀、禁止言论自由这种做法对日本来说是危险的。但关键就在“白虹贯日”四个字上。古代中国相信天人感应学说,在《战国策》中聂政刺杀韩国丞相韩傀时就出现了这种异象;《史记》中荆轲刺杀秦王前也出现了这种异象,所以用这四个字实际代表着国家有动乱、当权者有生命危险。

荆轲刺秦

日本自古就学中国,天人感应学说日本也学了,而且日本自诩日出之国,天皇是太阳的后裔。日本政府因此判定,“白虹贯日”的“日”就是天皇,白光刺穿太阳,寓意这些媒体人是在鼓动极端分子刺杀天皇。所以这篇社论犯了“大不敬罪”、“祸乱朝纲罪”。随即大阪朝日新闻社遭到了严厉惩罚。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白虹贯日”事件。

白虹贯日事件是日本近代史上最大的文字狱,事件发生后,该社论的作者大西利夫、编辑者山口信雄当即被起诉;报社社长遭到极右翼分子刺杀后辞职;报社中诸多资产阶级记者被迫辞职退出舆论界,其中就有最后写出《日本现代史》、《日本法西斯主义批判》的著名学者长谷川如是闲;报社总编辑亦辞职,而和他关系密切的东京朝日新闻社中倾向民主自由的领导层也遭到清洗,东京朝日新闻社多名记者亦被迫辞职。12月1日,大阪朝日新闻社发布了谢罪道歉声明,新社长亲赴东京向内阁司法大臣、内务大臣写下保证书,保证绝不再犯类似错误。

朝日新闻社大楼

文史君说

人们不禁要问,“白虹贯日”四个字真的触犯了禁忌吗?其实还真没有,白虹贯日只是日本打击日本舆论界的一个借口。当时日本入侵西伯利亚的战争已经陷入了僵持阶段,可以说久战无功,西伯利亚成了鸡肋。前线不利,后院又起了火,双重作用下,9月21日,军阀寺内正毅内阁倒台,原敬组阁。原敬组阁对日本军部来说是一个危险信号,原敬是平民首相,不是萨长藩阀出身,他有严重的资产阶级民主化倾向,选原敬当首相不过是日本元老们在气势汹汹的民众运动下粉饰自己独裁的一种无奈选择,而舆论界又不知好歹地一味煽风点火,给群众运动火上浇油,极大地妨碍了元老和藩阀的统治。

日本资产阶级

诸多舆论媒体中,就属大阪朝日新闻社最不老实,在“白虹贯日”之前,该社已经被多次警告,并曾12次被处以禁止发行报刊的严厉处分,但就是贼心不改,所以日本元老迫切需要一个借口,整改一下大阪朝日新闻并杀鸡儆猴。白虹贯日事件之后,所有新闻媒体都老实了,资产阶级媒体要求的言论自由的声音也降低了,终于在30年代成了日本法西斯的代言人。

参考文献

明华:《白虹贯日事件——日本新闻史上最大的笔祸事件》,《国际新闻界》1991年07期。

王哲:《日本“米骚动”影响浅析》,《黑龙江史志》2014年11期。

张轶:《“米骚动”和日本媒体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文史天地》2016年01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